国内废铜供应总量增长缓慢,进口废铜比重下降,三亚废铜回收网了解的数据中,自2013年中国海关实施绿色壁垒以来,废铜进口量逐年下降。2016年底,铜价大幅上涨。由于废铜成本低于精炼铜,下游消费持续改善,废铜需求相应增加,2017年废铜供应出现反弹。
近年来,国内废铜供应的增加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国家电网的废物处置项目的数量一直在减少,拆除的旧机电产品是有限的,和拆除的汽车数量低于预期。
中国的废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随着废铜进口政策的收紧,国内废铜市场逐步完善,进口废铜比例从80%下降到60%左右。
进口废铜的政策也在不断收紧
2017 - 2019年主要废铜政策:
2017年7月,改革的实施计划管理系统的进口固体废物禁止入境的外国垃圾: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的类型和数量,并逐步淘汰的进口固体废物到2019年底。
2018年4月,关于进口污水管的调整的公告:将以回收铜为主的废电机等包括废电机、电线、电缆、五金电器“废七类”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自2018年12月31日起执行。
2018年8月,商务部对美国进口废铜征收25%的关税主因贸易战;
2018年12月,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将铜废碎料“废六类”从《非限制进口类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
“六类”废铜和“七类”废铜的区别
进口废铜划分方式:
进口固体废物类海关编码共分为十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固废种类,包括废纸、废塑料、废五金等,其中“七类”
7404000010和“六类”
7404000090中含有铜金属废料,因此我们通常将进口废铜分为“七类”和“六类”两种。
“废七类”
7404000010:主要包括品位较低的废旧线缆、废电机、废变压器和废五金等,形态为含铜物料,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等再度加工处理才能被冶炼厂或铜加工厂使用。其金属含量更低,约在24%左右,拆解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更大,从2019年1月1日起,已禁止进口。
政策影响一:进口废铜品位抬升 金属量稳定
“七类”废铜减少 国内进口废铜平均品位大幅提升 金属总量未受明显影响
2017年,中国进口废铜中52%左右来自于“七类”废铜。2018年逐渐限制“七类”废铜进口,使得进口废铜总实物量减少36.7%,但“六类”废铜增加,进口废铜品位抬升,2017年废铜进口 平均铜品位在37%,2018年为52%左右,金属量仅减少3万吨左右。
2019年“七类”废铜完全禁止,进口废铜平均品位进一步由52%上抬至80%。截至2019年1-8月,进口废铜累计同比仍增加9.81%,约8.3万金属吨。
政策影响二:废铜企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拆解企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中国禁废政策不断加严,许多原本出口到中国的低品废料逐渐转移至东南亚等政策环境较为宽松的国家,国内的回收拆解厂跟随转移至海外,将“七类”废铜拆解为“六类”后,再以“六类”废铜或铜锭的形式进口到中国。随着“六类”废铜进口逐渐收紧,再生冶炼厂也开始向海外布局。
马来西亚因政治稳定、营商环境较优且临近港口成为国内企业扎堆前往的国家,近两年其在中国进口废铜中的占比由4%提高至14%,成为目前我国进口废铜第二大来源国。
7月1日废六转限制类政策实施 7月废铜进口量环比骤减
政策实施方式及影响
只有实际从事加工利用的企业才能进行申请,不得委托其他企业代理进口,并且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不得进行转让-剔除进口废铜贸易部分;
首批废铜批文发放量按照去年同期企业的实际进口量以及产能产量情况分配;
批文分季度发放-理论上年内每家企业可申请两次批文;
分批次发放-不同企业拿到批文的时间有先有后,影响政策实施前期废铜的进口,也会影响第二批批文的申请量;
下半年所发放批文使用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
影响:二季度因抢进口效应进口废铜同比大幅增加,7月份开始因部分企业废铜批文发放较晚进口受阻,进口废铜明显回落。
四季度批文发放严重不足 进口废铜供给减少
四季度废铜进口量继续减少
三季度废铜批文发放充足,部分批文延迟到四季度使用,三季度废铜进口量同比表现小幅回落。
从主要企业三季度与四季度批文量对比来看,四季度平均批文量仅为三季度批文量的17%左右,四季度批文数量严重不足,预计四季度废铜进口减少对企业生产的影响将逐渐显现。
SMM推测,下半年受进口废铜批文影响,进口废铜金属量同比将会减少27万金属吨,2019年全年进口废铜较2018年减少16.4万吨至109万吨。
废铜锭进口增加 弥补部分废铜缺口
预计未来两年废铜进口继续回落 但电解铜消费刺激有限
废铜进口收紧大势难改。2018年至今,进口废铜政策不断加码,但受品位抬升影响,实际金属量变化并不明显。
废铜收紧的同时,企业转而寻求不受进口限制的废铜锭代替废铜原料,弥补掉一部分废铜进口损失。
尽管废铜整体供给在收紧,但2019年由于废铜消费同样表现疲软,利废企业经营困难,废铜端也并未出现明显缺口。
对于铜价来说,由于在2018年精铜挤占废铜的过程中,废铜消费量已经处于非常低的状态,今年电解铜对废铜的替代作用明显减弱,靠废铜难以支撑起精铜消费。
进口废铜转资源类政策分析
未来政策方向预测:
1.2020年底,固废或将全面停止进口。按照“禁止洋垃圾入境”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至2020年底,“废六类”或也将面临全面被禁止。
2.固体废料资源化。自2018年四季度起,环保局和标准**会、再生协会就在共同推动鼓励固体废料资源化的问题,在固废全面禁止进口的同时,部分“废六类”或将单独拎出来作为资源类进口,从而更好的推动再生产业发展。 紫铜和黄铜将各自制定一个分类执行标准,预计还将影响10%左右的进口量。
3.国内废铜市场不断完善。在进口固废严监管的同时,国内废铜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加强对废铜产业链的监管,建立基础设施完善的废铜产业园地,引导其走向规范化发展。
三亚废铜回收网整理。